基藥新轉折
基本藥物制度推行這些年來,已經從出臺之初照顧低收入群體的“廉價藥”定位逐步演進成醫療機構的基本用藥定位,這是政策性因素、醫保付費壓力和百姓意愿共同作用的結果,也是中國國情和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。
擴容毋庸置疑
2013年初,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傳出消息,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;二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量和銷售額都應達到40%~50%,其中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的二級醫院應達到50%左右;三級醫院基藥銷售額要達到25%~30%。雖然這個政策的推進還無明確的時間表,但2013年細化基藥制度的省(市、自治區)走在了前面。
在這樣的政策指導下,基藥市場擴容是毋庸置疑的,對多數藥企來講,這都是不得不參與的競爭。
筆者留意到,自2012版《國家基本藥物目錄》公布實施后,山西、重慶、青海、江西、廣東、甘肅等省(市)完成了本省(市)的增補基藥目錄。與此同時,吉林、青海、山東、廣東四省進入了基藥招標環節,其他省(市、自治區)也在進行省級基藥目錄增補,并積極準備基藥招標。從已經增補和出臺招投標方案的地區情況看,雖然各地的增補方案和招標方案各具特色,但仍然可以理出一些規律性的內容。
第一,降價仍是主流,但降價幅度縮小,不同質量檔次產品降價幅度不同。
第二,帶量采購有望持續推行,將價格與采購量掛鉤,適應了企業希望降價帶來量的提升的內在需求,可謂是能夠照顧患者、醫療機構和廠家的三全措施。
第三,基藥市場向質量傾斜。在2013年出臺基藥增補目錄和招標方案的省(市、自治區),都對通過新修訂GMP的企業和產品有相當的傾斜。
第四,原研藥在本輪招標中已經不如過去風光。
第五,各地在新一輪增補中,均會考慮本地特殊疾病用、本地區醫療機構不同的用藥習慣和本地制藥企業的藥品結構特點,增補目錄的陸續出臺,將使基藥整體市場相對趨于分散。
第六,各地競價分組減少。分組太細會增加企業和醫療機構在招投標過程中的不確定性,又沒有給相關利益方帶來實質性的價值。
第七,招標目錄細化。有的地區針對低價藥、短缺藥品、基藥、非基藥和非醫保藥分別招標,不同目錄采用不同的招標方案,具有趨勢性,這樣做的省市增加,將帶動相關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以適應轉變,特別是對于產品結構中低價藥、短缺藥、基藥和非醫保藥多的企業,將是一個利好機會。
運行有規可循
筆者留意到,2013年前八個月的基藥目錄運行方式,雖然實際提出增補目錄、推行基藥招標的地方不多,在基藥目錄增補和招標方案方面均表現出明顯的地方特點,但從各地的做法和方式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趨勢,將對2014年及以后的基藥運行具有方向性的影響力。
首先,除2013年已經完成招標的省(市、自治區)以外,2014年絕大部分省(市、自治區)都將完成基藥招標,說2014年是醫藥行業的招標年,實不為過。
其次,雖然經過多輪調價,多數藥品的價格空間已經大大縮小,但仍有一些虛高的空間,因此在2014年,招標降價仍是主流,但方式方法會更理性,力度或有所緩和。
再次,在新版國家基藥目錄已經確定的前提下,2014年基藥招標的“地方性”特點將更加凸顯,競爭異常激烈。會主要傾向于地方疾病譜、本地醫生的用藥習慣,并照顧本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。
最后,在上述前提下,獨家品種受惠成為必然。原研藥價格雖不會像過去那樣堅挺,但與仿制藥價格差距縮小是大勢所趨。同時,本土仿制藥要想享受平等待遇,還需時日。
適應多種轉變
毋庸諱言,2013~2014年是中國醫藥產業變化的轉折時點,政策、競爭格局、產業環境都將在這兩年發生改變,日積月累的政策因素、競爭格局變化的因素都將引起醫藥市場質的變化。國家基藥目錄、各地增補目錄和招標政策的變化,越來越顯示出這種變化的內在含義。醫藥相關企業一定要讀懂政策和市場的變化,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,不要被眼前利益所引誘,不要被眼花繚亂的行為所吞噬。具體而言:
一是制藥企業要從內部日,嵤轮凶叱鰜,看清政策變化及這種變化給市場帶來的影響,及早做好應對的準備,從藥改到醫改這一系統性、綜合性的改革,必將帶來市場競爭方式的變化,從而帶來市場格局的變化。要重視基藥及基藥目錄的變化,系統分析這些變化反映出來的內在規律,并采取恰當的措施予以應對。
二是國家基藥目錄雖然原則上三年一調整,藥品有進有出,看似無法把握,實際上有規可循,那就是原研藥、高品質仿制藥、獨家藥、臨床必備藥、價格比較實的藥等都將是未來的主流,企業要向這些方向謀篇布局。
三是藥品價格“高空間”的時代即將過去,未來將是適度空間時代甚至是微利時代,從制度、流程到機制,從企業軟件到硬件,從盈利模式設計到組織構架等,都要適應這個轉變。
四是未來的醫藥市場一線城市獨大的局面將徹底改變,必須及早布局基層。
五是碎片化的市場趨勢要求集團化的企業在做好集中性戰略、產品布局以外,一定要重視區域市場的特殊性,滿足區域市場的特殊需求。
同時,也期待相關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能夠更民主、更透明、更理性、更有連續性,從而推動中國醫藥產業健康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