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位朋友,人生怎么幸福?人生應該怎么樣才能幸福?
諸位學友,要依據誰的思想觀念來經營你的人生?甚至于是替你的孩子扎下正確的人生根基,要依據誰的思想觀念?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。一個人人生要幸福,也就是思想觀念要正確,思想觀念一正確,才能做一個如法的好人。你是好人,那人生一定會走得圓滿。
所以現在人很喜歡看書,尤其很多人喜歡研究心理學,我常常會請教他們說,假如你看一個心理學家的書,他四十歲寫了一本書,六十歲又寫了另外一本:
問:請問你會先看哪一本?
答:六十歲。
問:為什么你們會覺得先看六十歲的?
答:心理更成熟了。
諸位朋友,我們剛剛這位學友說的,可能心理更成熟,更有智能,「可能」是不是一定?我們的命運,還有我們下一代的命運,可不可以建筑在「可能」上面?不行。我們重新再來思考一下:
問:一個二十歲的人比較單純,還是四十歲的人比較單純?那是單純好,還是復雜一點好?
答:單純好。對。我們說這個社會是一個大染缸,所以不見得六十歲的人一定比四十歲的人有智能。所以現在這么多的人都在看心理學,拿著心理學的理論來教育他的孩子。有些人一開始先接觸蘇聯的理論,就拿蘇聯的來教育孩子;改天又有人告訴他,意大利的不錯,他又用意大利的來試看看;又有一天說歐洲的不錯,他又去拿歐洲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孩子,請問他的孩子變成什么?很多人說變成實驗品。很多心理理論都是用什么來做實驗?拿動物,所以我們說現在的孩子就像小白老鼠一樣,供人家做實驗。很可能實驗到最后,錯了,重新再來,可不可能?不可能。所以人要下抉擇要很理智。到底什么樣的思想觀念才能讓一個孩子一生幸福美滿,成為一個如法的好人,這個我們要去思考。
在社會上遇到一些滿成功的朋友,聽完我們一節課,他站在旁邊久久不忍離去,等我跟很多的這些朋友交流完之后,他才走過來。他對我說,「今天這句話我不講很難過」,他說「我今天聽蔡老師講《弟子規》,我十多年的社會經驗,居然只是《弟子規》里面的一、兩句話」。諸位學友,他都已經四十歲了,他十幾年的人生經驗摸索出來,只是圣賢教誨的一、兩句話。所以很多人人生走了四十年、五十年,突然發覺,假如人生讓我再來一次,我一定會少犯很多過失,我們有這樣的遺憾,請問我們的老祖宗有沒有這樣的遺憾?會。所以老祖宗很慈悲,很替我們后代子孫想,你們感受到了嗎?
我曾經聽一位長者問了一句話,讓我自己很震撼,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。這位長者說,四大古文明只剩下哪一國?中國。為什么在全世界的歷史,幾千年當中只剩下一個古文明留下來?原因在哪里?這個很值得我們思考。會不會是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的面前說,「來,我們誰抽到可以不用滅亡,誰抽到了,那個民族就不用滅亡」,是不是這樣?不是。是不是僥幸抽到了,這支簽剛好被我們中國老祖宗抽到了,所以我們文化不用斷,絕對不是這樣。
為什么中國的古文明可以承傳幾千年?我相信埃及也好,西亞也好,當初為什么他們的祖宗發明文字,要把這些透過文字,把他們的經驗寫下來?為什么要寫?假如他每天只想到自己的食衣住行過好就好了,他會不會在石頭上刻這些圖案、文字下來?不可能。所以他們的老祖宗也有這一份心,希望把人生很重要的智能經驗傳承給下一代。但是他們并沒有傳承成功,而只有中國老祖宗傳承成功,所以這個緣是全世界最希有的緣分。我們要把原因找出來,你才能夠「知緣」,才能珍惜這個當中國人的緣分,「惜緣」。
為什么中國文化可以承傳幾千年?原因在中國老祖宗觀察到語跟文一定要分開來,才能把文化綿延幾千年而不斷,為什么?因為假如文章跟語言沒有分開,假如語言一直變化,變化了兩百年之后,兩百年后的人聽懂不懂兩百年前的話?就聽不懂,一聽不懂,文章也就看不懂。我們有一個朋友離開故鄉二十年,他二十年后回故鄉去跟很多的親友聊天,有時候一些話還要經過解釋才聽得懂。所以言語二十年就起一個小變化,那兩百年起大變化,那兩千年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寫什么文章。老祖宗發現這一點,所以講話用當時的語言,而寫文章就用統一幾千年的方法來寫,就是「文言文」。老祖宗就因為設計了文言文這個法寶,所以能夠承傳幾千年的智能而不斷。
所以我們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要摸索了幾十年才知道哪里做錯了,這樣就為時已晚。也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摸索了幾十年之后,才知道對跟錯、是跟非,這樣的遺憾千萬不要再發生。我自己也是到二十五、六歲的時候才有這個機會遇到圣賢的學問,遇到老祖宗的教誨,所以自己也覺得很遺憾。
當我知道之后,我很珍惜這個緣分,剛好我也進一步從事教育工作,教小學。我有一個結拜大哥,他有兩個女兒,一個是小學二年級,一個小學四年級,我就拿著兩本《弟子規》,就開著車子開了三個小時去找我這個結拜大哥。在飯店里面坐下來,飯都還沒吃,我已經忍不住了,開始一條一條講解給他聽,告訴他說,這每一句對孩子的一生,都是影響深遠,就這樣一直講過來。結果剛好講到一半的時候,突然很悲傷,我的眼淚就嘩啦嘩啦就掉下來,當場沉默了三分鐘。
后來我情緒比較平和下來,他就對我說,「我聽大學教授講課,也沒有人講成你這個樣子」。我就跟他解釋了一下,我說「我剛剛念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覺得,假如我在小時候就有老師把這些道理給我講清楚,我的人生可以少走多少冤枉路,少走多少彎路。走了彎路還不打緊,在走這個彎路的過程,又不知道傷了多少人的心,又不知道造成多少人的痛苦,所以突然覺得很悲傷,也很遺憾」。有這么深的一種感受,就不愿意自己的學生,甚至于我們中國人的下一代,再發生同樣的遺憾。所以我一有機會,絕對會把《弟子規》都放在包包里面去送給別人,在我的車上也常常會擺著圣賢的書籍,隨時緣分成熟可以送給別人。